《白虎通·丧服》对这一理由进行了如下的提炼:天子诸侯绝期者何?示同爱百姓,明不独亲其亲也。
那么,何为心呢?唐华严五祖、圭峰禅师宗密说,泛言心者,略有四种,即肉团心、缘虑心、集起心、真实心。当然,吾亦深知此工作之复杂与艰巨,自己之愚钝与空疏,故翘首以待,虚心以求,各方之指点与批判。
由前论,意-象-言乃道是全体,而意则为道之本体。[10](P51-55)或以为中国哲学之思维,既不同于西方之概念思维,亦有别于通常所谓形象思维,而是以直觉与体悟为特征的象思维或原象思维,乃从象出发,在象的流动与转化中,并最终通过超越象,以达到思维的目的。形象是形下之有,是器,故而是小象。然中国哲学史上的诸多本体论是否如此呢?下面就道释儒三家本体论作一简要考察。所谓圆伊三点,虽佛家所说,然此非专指佛家,而是指整个中国哲学即意象哲学之共性而言者。
[13]退一步说,就算只是阳明一派之观点,那么,心学就不是传统么?而至于何者为主流的问题,所谓正统与歧出之争,实质是不明就里、不知其然的门户之见。[3](P47)以分别而言,儒释道三家自有不同,各有侧重。在西方看来长城是中国的边界,所以我们越看越小,这样是不公平的。
当然没有纠正过来的还有很多,因为这一百年我们已经被西方重新塑造,如果有这些不靠谱的概念,也请大家原谅,我一个一个的改掉,慢慢的改正,这是一个偏见。我们也许可以指望,现在中国已经缩小到一个最弱的地步,是天下里面一个普通的国家。我说某种意义上来说,历史学就是中国的宗教。当年我书,就用了帝国这个概念。
也就是说,现代的中国史其实是西方史的一部分,那么这个时候,我们就失去了自己讲述自己的能力。天是神圣的,如果我们天下的存在方式跟天相似,那么它就因为配天而具有神性。
所以中国的神性是这么来的。前不久,我跟法国的历史学家谈到这个问题,他也说中国没有宗教。那么,中国到底是什么?有过无数的解释,有过西方解释也有中国人自己的解释,我是看过不少。这些都是把现在的事实倒影回去,这也是我们需要纠正的。
所以我们信仰的就是中国。今天,中国逐渐拥有了自己,重新拥有自己生长的能力和方式。各个部族到中原来,逐鹿中原,抢夺中原,抢的不仅仅是地面,更主要就是抢夺物质生产的能力以及精神生产的能力,或者是知识生产的能力。我觉得也是需要纠正的一个偏见。
还有一个偏见,我管它叫地方主义的偏见。但是说实话,我觉得大多数都是一个描述,描述中国到底是长什么样的,它没有解释说中国为什么长成这个样子?它告诉你中国长这个模样,这个我们知道。
我大概是1993年之前,基本上是属于做研究西方哲学的,但是93年之后,我主要转向研究中国的思想。我在过去一直没想通,中国的信仰是什么?一个民族一个文化不可能没有信仰,可是中国的确没有一神论的宗教,这一点使我迷惑很长时间。
说我们小时候读的历史都是农民起义,其实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不重要的部分,并且不一定是真正的纯朴的农民,基本上是流民,所以这完全不靠谱,这都是西方推销给我们的观念。因为中国主体,人数最多的就是汉人和儒家文化,所以我们很多时候都是习惯于站在中原,以汉人的身份来看中国。也就是说在远古的中国,比如说早到新石器时代,或者早到夏商那个时代,夏商周。这完全牛头不对马嘴,中国根本没有封建社会,没有西方意义上的中世纪的封建社会。中国的漩涡 我们排除这些偏见之后,我理解的中国就是一个自古以来连续动态博弈的游戏。在这个意义上来说,中国这样一个巨大遗产,就是我们祖先留给我们的最大的遗产。
大家为什么有热情要参加这样一个博弈游戏?或者说为什么大家想参赛?参加中国这样一个比赛?这些都是要值得研究的。在今天都给搞成民族,搞成民族之后告诉你,你一定就有民族主义,中国古代就变成民族之间的竞争
一个是说中国是一个连续不断的文明,据说是世界上唯一一个连续不断的文明。什么是行为逻辑?也就是符合行为者的最大利益的选择,这就是他们的逻辑。
并且漩涡的特点就是一旦卷进来就无法脱身,它是一个向心的运动。前不久,我跟法国的历史学家谈到这个问题,他也说中国没有宗教。
中国是一个非常世俗的社会,中国文化也有这样一个现象。中国不是这样的,中国缺乏以上的两个性质。那么下一步,当中国重新进入生长,重新进入青春期、生长期,我们中国是否能够由天下里面的中国,重新生长为一个内涵天下结构的中国?是否有这样的可能?我觉得是非常可能的。如果我是一个蒙古人,我会怎么想?我站在长城外面难道不能往里面看?我难道不能认为中原应该归我统治?当然可以。
大家为什么有热情要参加这样一个博弈游戏?或者说为什么大家想参赛?参加中国这样一个比赛?这些都是要值得研究的。当年忽必烈就是这么想的,皇太极也是这么想的。
所以漩涡的吸引力就来自于此,它是一个最大的物质生产,同时也是一个最大的精神生产。比如说,中国古代没有民族这个概念,不过是你是山东人,他是山西人,就是不同地方的人。
这完全牛头不对马嘴,中国根本没有封建社会,没有西方意义上的中世纪的封建社会。具体说来,是在我说的中国漩涡形成之前,中国是从中原往外传播的。
到了清末民国以来,现代中国就非常萎缩了,已经萎缩为天下里面的中国,也就是世界里面的一个国,一个普通的国家。这三个共识,前面两个我认为是正确的,但是这只是一个描述,我们要解释它为什么是连续不断的,并且为什么是兼容的?第三个假设,我觉得是有问题的。共识与偏见 关于古代中国,一般来说有三个共识,大家都是共同承认的。当然幸亏这样的不靠谱观念,现在已经得到了纠正。
所以不能够局限地站在一个地方去看问题,我们要站在中国的任何一个地点来看中国。把封建社会指中国从秦朝到清朝这段时间,那就是更加的不靠谱。
包括今天应用的仍然发挥作用的,比如帝国、朝贡体系、东亚、民族主义、殖民主义,这些都是西方用来解释中国的东西,在我看来都是不符合事实,不靠谱,和中国的对不上。说我们小时候读的历史都是农民起义,其实农民起义是中国历史上非常不重要的部分,并且不一定是真正的纯朴的农民,基本上是流民,所以这完全不靠谱,这都是西方推销给我们的观念。
为什么中国需要重构它的历史性?在古代没有这个问题。所以,我也把我所做的试图重构中国的历史性,这样一个工作理解为是一个祭祖行为,向祖先致敬的行为。